11月30日上午,寶龍地產與上海農商銀行在上海舉行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,簽署《銀企戰略合作協議》,進一步深化銀企合作關系。




根據本次協議內容,上海農商銀行將為寶龍地產提供50億元人民幣意向性授信額度,適用范圍包括但不限于房地產開發貸款、租賃住房貸款、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、城市更新改造貸款、新城建設貸款、房地產并購貸款等。
大量資金流入房企
作為衡量財富的尺度,過去多年來,房地產一直被視為“硬通貨”。但近幾年,在經濟波動的潮起潮落中,房地產變得不再硬氣,房價只漲不跌的神話被打破。
今年,房地產行業整體形勢尤為嚴峻,市場持續處于低迷狀態,為完成“保交樓、保交付”,樓市政策再次迎來調整空間。
近幾日,多家國有大行密集出手,持續加碼支持各大房地產企業。
據公開消息報道,各大銀行對房企提供的意向性授信額度已達12750億元。自此前中國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《關于做好當前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》(以下簡稱《通知》),各大金融機構紛紛出手,開始真金白銀的大力支持房地產企業。
《通知》中的金融十六條措施包括:1、穩定房地產開發貸款投放;2、支持個人住房貸款合理需求;3、穩定建筑企業信貸投放;4、支持開發貸款、信托貸款等存量融資合理展期;5、保持債券融資基本穩定;6、保持信托等資管產品融資穩定;7、支持開發性政策性銀行提供“保交樓”專項借款;8、鼓勵金融機構提供配套融資支持;9、做好房地產項目并購金融支持;10、積極探索市場化支持方式;11、鼓勵依法自主協商延期還本付息;12、切實保護延期貸款的個人征信權益;13、延長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政策過渡期安排;14、階段性優化房地產項目并購融資政策;15、優化租房租賃信貸服務;16、拓寬租房租賃市場多元化融資渠道。
肉眼可見,資金正在大量流入房地產行業:
1月23日上午,交通銀行與美的置業控股和萬科集團分別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。根據協議,交通銀行將為美的置業提供人民幣200億元意向性綜合授信額度,為萬科集團提供人民幣1000億元意向性綜合授信額度,并為兩家房企提供多元化融資服務,包括但不限于房地產開發貸款、并購貸款、債券投資等;
1月24日下午,建設銀行邀請88家房地產和住房租賃企業,召開了房地產市場形勢展望暨住房租賃基金交流會,并與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、龍湖集團控股有限公司、廣州越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、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、北京首都開發控股(集團)有限公司、美的置業控股有限公司、合生創展集團有限公司、大華(集團)有限公司等8家房企簽署了合作協議;
興業銀行分別與萬科集團、中海地產、綠城中國、龍湖集團、濱江集團、建發地產、國貿地產、象嶼地產、廈門安居控股、福州左?毓傻10家房地產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,合計提供意向性融資總額達4400億元, 全面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,共同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;
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則分別與5家房企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,提供意向性融資總額2800億元,共促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。5家房企分別為萬科集團、龍湖集團、綠城集團、碧桂園集團和美的置業;
農業銀行與5家房企舉行銀企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,分別為中海發展、華潤置地、萬科集團、龍湖集團和金地集團;
中國銀行為萬科集團提供1000億元的意向性授信額度,且為碧桂園、龍湖集團各提供600億元意向性授信額度。
全面降準
11月25日,中國人民銀行宣布,為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,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,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,鞏固經濟回穩向上基礎,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于12月5日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.25個百分點(不含已執行5%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)。本次下調后,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為7.8%,釋放資金約5000億元。
多位業內專家表示,此次降準房地產是重點受益領域,有望加速支持資金落地。同時,業內分析,在降準的作用下,房貸利率或將進一步下調,各類樓市政策也再次迎來調整空間。
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,降準政策對于商業銀行信貸投放能力有增強的作用,因此房企流動性也有望改善。
中指研究院指數事業部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亦認為,當前監管部門強化對房企、個人購房端、保交樓資金支持,而此次降準釋放更多資金流動性,有利于房地產相關資金落地。
在國常會提出適時適度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之后,,針對地產的央行銀保監16條亦官方發布。從近期的樓市動靜來看,政策仍在持續發力,并且窗口期也愈發臨近,種種因素疊加之下或許仍需保持一份清醒和審慎。
前路漫漫
盡管當前樓市利好政策持續出臺,但房地產復蘇之路漫漫,依然充滿荊棘。目前,影響購房者信心的核心還在于樓盤交付,然而,這種情況大多出現在債務違約房企身上。
根據經濟觀察報的報道,由于保交樓項目主體多為出險房企,不符合風控要求,保交付項目很難獲得銀行配套融資,交付壓力大。因此,融資主要流向優質房企,這也符合市場化、法制化處置原則。
易綱在本月初公開表示,“自救”應成為當前和今后應對金融風險的主要方式,要推動資不抵債的機構有序市場化退出,通過股權清零、大額債權打折承擔損失。
//
未來出險房企的項目將通過并購的方式化解。本輪地產政策的用意在于“穩”,更多是對行業托底,這樣的政策基調在很大程度上或許意味著,不同風險類型的房企將走向不同的發展路徑。
“樓市銷售有望緩慢筑底,但房企或將呈現出清、修復、增長并存的局面!敝朽]證券表示。由此看來,高負債房企或難以避免出清的命運。
為沖刺下半年目標,各大房企業層面,在全年的去化壓力下,發起四季度的目標沖刺。保利、龍湖、中海、萬科等均好型房企,開始在下半年加大折扣力度。
今年以來保利營銷動作節點多、力度大、活動類型豐富,除了折扣活動,還包括全民營銷、首付分期等營銷動作,在市場去化壓力較大的區域,果斷促銷去化。
龍湖在營銷上持續構建自有的營銷生態,四季度開始加大銷售去化速度,部分市場較好的優質項目也降價去化,如成都龍湖某熱銷盤也在10月末也打折促銷,據調研龍湖該舉措在當地前所未有,也帶動了區域的項目的進一步降價,其10月單月銷售均價同比降低20%,而此前的8、9月份同比分別增1%和降4%。
中海地產雖然沒有全國性營銷活動,但面對市場下行壓力,國慶期間以及雙十一的區域活動也有所增加,折扣普遍在99折,其9、10兩月的銷售均價也可以看出同比增速有所下滑。
萬科今年以來活動主要是區域營銷活動,并于6、7、8月份進行了范圍較大的折扣活動,這幾個月的成交均價有約10%的下滑,不過業績表現來看并未出現較為明顯的效果,累計銷售金額在8月被保利反超,截止到10月的銷售金額同比降幅也僅低于碧桂園。
距離2022年結束已不足一個月,在近期政策利好的形勢下,隨著金融政策救市力度出臺,房地產行業能否在這個寒冬回暖尚待觀察。